Zoe的回答
这问题是断运营饭碗啊!
运营是个很广泛的东西,可以说每个工作都是运营的一部分,那换句话说就是每个岗位都可以是运营,只不过人家一人多职干不过来而且也不精罢了。
所以低端运营被代替性很强,因为这属于执行岗位。
前面说了是低端运营,那高端运营体现地方就在自身资源和创造力还有执行力了,执行力你可以理解为统筹整合能力,这些都是难被取代的东西,一旦随意被替换掉就像电视节目和主持人的区别,从热门到冷门,又像SEO一样,差的SEO让股票一路下滑,好的SEO,就算挂个名都能让股票飞涨。
努力减肥的瘦子的回答
运营,目的就是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好的建立起来关系,主要作用2大方向,一是拉新、引流、转化,二就是是用户管理和维系。运营是互联网产品必备岗位,不可替代。
但最近有一遍文章很火——黄有璨老师的《为什么美国互联网没有“运营”岗?》,里面的观点有几点:
第一,中美两地在社会形态、用户多样性方面拥有巨大差异,美国的用户差异、需求多样性等较为单一,而中国则极度丰富。这导致了美国互联网往往是技术创新驱动的,而中国互联网则是商业应用创新驱动的,纯粹依靠技术力量而获得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很少见。而在商业应用创新驱动的土壤上,“运营”一定拥有更高更大的权重。
第二,国内互联网的劳动力较为充分且廉价,美国则人力成本高昂。这导致了,在国内,很多公司可以依靠于简单的人力堆砌来开展许多用户增长、用户维系方面的相关工作,而在美国,大家则会尽量寻求通过技术手段和标准化流程来解决问题;
第三,美国人天然尊重规则,而中国的商业世界中,大家天然习惯于通过在一些规则边界的模糊地带进行探索而获利,且中国也拥有更多集中的大型流量生态。这导致了,大量中国互联网公司会愿意把资源和精力投入在对于大型流量生态的规则边界地带进行探索和尝试,且手段方法也更加草莽、粗暴和多样,这势必导致大量人力卷入;
第四,美国互联网公司最为推崇的“数据驱动增长”,在中国受限于两方面原因而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范围普及:
1. 用户需求更多样,导致大量业务非标程度较高的中早期公司很难做到通过数据快速找到可量化的增长模型,只有数据积累到一定体量的公司才更有机会通过数据驱动增长;
2. 业内数据人才稀缺且成本高昂,导致有能力充分挖掘数据价值的互联网公司天然就很少。
所以极度丰富的国内,且人力成本相对廉价,运营岗位是不会给取代的!
转载请注明:思享SEO博客 » 为什么做运营很容易被替代